2009年9月17日

走山

繪晴每個週末都會到這裡走山。這裡原本只 是一個默默無名的森林保護區,近年來已發展成為頗具名氣的休閒區。一進到這個休閒區,路的兩旁都是整排的老樹撐開枝椏茂密樹葉迎接訪客,往下走不久會經過 一個小池塘,池塘邊有幾個小亭供人憩息,再向前走會到達一個小瀑布,往左轉可抵達露營地,向右去則是上山的路。

每次繪晴一到了這個路口,都會很自然的拐向右邊,向上山的路走去。或許這是種習慣使然吧,從小她就常跟著父親走山,雖然未必每次都是同一座山,可是也因此讓她對山建立起莫名的親切感,看到山,她就會不由自主地走向它。

也是一個週末午後,繪晴一身運動裝就上山了。黃泥的山路,路兩旁的老樹以及許多不知名的植物,散發出來的氣息令她不禁把原本繃緊的神經都放鬆了。迎面來了一對要下山的老夫妻,繪晴曾在這裡遇見過他們幾次,大家心領神會的相互友好微笑。再往上走,繪晴看見一對父女走在前。

小女孩大概只有3、4歲,頭上紮著兩個辮子,脖子圍著一條毛巾。

“爸爸,你為什麼要帶我來這裡?會很遠嗎?”

“不會很遠,快到了。別拉著我的衣服呀,你走在前面,爸爸會在後面看著你。”小女孩的爸爸輕輕甩開女兒的小手。

“你一定要看著我喔!”小女孩稚嫩的聲音說著。

“好了,走路的時候就別再說話。”

“真的很快到嗎?”小女孩仍舊一臉孤疑地問。

“前面就是了。”

繪晴看在眼裡聽在耳邊,不禁抿嘴偷笑。這可是她小時候的翻版情景呀。以前父親帶她走山時,也是這樣哄她繼續上路的。父親可不曾騙過她,目的地的確就在前方,只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罷了。

可是,父親的這句話也每次都成了她走完行程的強力推動,讓她在最後的終點展開勝利滿足的笑靨。繪晴最後一次和父親一起走山的情景彷彿還記憶猶新,回頭一望竟是30年前的事了。

X X X X X

繪晴走到陳伯身邊坐下。陳伯朝她溫和慈祥的一笑。

“爸爸,今天好點了嗎?我們到公園走走吧?”

陳伯點點頭。繪晴把枴杖遞給陳伯。繪晴在旁輕輕攙扶著陳伯走出房。

陳伯年輕時是一位登山攀巖愛好者,曾征服了國內好些大山,結婚當上爸爸後他對登山的熱情依然不減,帶著年幼的女兒繼續走訪一座座的山。但在一次的攀 巖活動中,不慎從山崖摔落,雖然僥幸撿回了命,但卻也摔斷了雙腿,從此與登山攀巖絕緣。這30年來,他原本只能躺在床上,經過不間斷的康復訓練,他慢慢地 可以自己坐起來、坐到輪椅上,甚至到了現在,他可以抓著枴杖慢步而行,每一次的進步都是緩慢漸進,一一磨練著他的耐心與毅力。

如今年齡逼近65的陳伯,身形當然已沒有壯年時的健碩,而且明顯瘦削了許多,可是雙眼還是炯炯有神,身體還算健朗。

繪晴陪著陳伯漫步在公園,她明瞭父親不喜歡別人扶持的性格,所以多數時候都是讓他憑著自己的力氣走,必要的時候才稍微扶一扶。兩父女邊走邊聊,繪晴 把在森林保護區聽到那對父女的對話轉述給陳伯,笑說:“小時候要不是爸爸對我使出這樣的心理戰術,我恐怕也不會走到最後了。”陳伯靜默了半響說:“登山的 人是需要意志才能走到最後的,爸爸希望你從小就能培養這股毅力。”

“這我都懂。”繪晴這麼多年來之會堅持走山的習慣,一部分是因為陳伯,但更大的原因是她也從走山中找到了樂趣。一旦她下定決心要登一座山,無論多艱難多辛 苦,她都不會讓自己有退縮的借口。而這個不斷訓練出來的毅力,當用在求學還是職場,繪晴比其他人更具勇往直前的衝勁,也為她的成功立下了穩堅的基石。

陳伯雙眼泛著淚怔怔地看向前方,視線停留在遙遠的一座山。

繪晴明白陳伯心裡在想什麼,她走過去按撫他抓著枴杖的雙手,“你努力了這麼久,前面就是了。你很快就可以抵達自己心中的那座山了。”陳伯用力點頭,老淚縱橫。

她輕拍陳伯的肩膀,心中默默許下了願望:爸爸,從前你帶著我走山,以後就換我帶你走吧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