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元朗洪水橋田心村經常出現一幅平凡但動人的畫面:皮包骨的82歲婆婆吃力地推著輪椅,椅上坐著一名氣若游絲的老人,他不是婆婆的丈夫,而是病重需要洗腎的60歲兒子。15分鐘的路,蹣跚碎步,一推就是一個小時。路上兒子說:“阿媽,你不要推了,我自己爬也可以爬回來。”但村民說,固執的母親從來沒有被兒子打動過,她堅持要自己推著兒子一步一步的走。
某天,輪椅失控,兩代白頭人一起跌落曾經出過人命的水渠。如果兩老不是大難不死,輪椅背後60年的艱苦故事,可能永遠沒人知道:千金小姐愛上窮家小子,在硝煙中拜堂成親,但貪新忘舊的愛郎卻拋棄糟糠,婆婆帶著未戒奶的孩子逐戶乞食,來到香港後在社會底層打滾捱大兩口……年逾80,老婆婆仍無法放下照顧兒子的母職,她沒埋怨社會、命運,只希望能與兒子在鄉郊相依終老。就像余華談他的小說《活著》:“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,生命只是活著,靜靜地活著,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。”
老婆婆名叫鄧錦,在醫院輪椅上自稱來自廣東新會,她說:“父親以前有錢,在香港開三間舖頭,還炒賣鈔票。”後來政治動盪,軍閥倒台,大疊鈔票變成廢紙,“我爸難過到吐血,有個台山來的搭檔更接受不了,瘋了。”
鄧婆婆於是隨父親回鄉下,“那時還有些錢,我年輕時生活很好,讀過縣小立初中,識字多過很多男人。”她笑瞇瞇自誇說:“我年輕很漂亮,唸書時很多人追,因不想太早結婚而沒理會那些追求者。”直至22歲後,崇尚自由戀愛的她看上出身農戶的男孩,國共內戰末期終於嫁人。
在那吊詭的年代,女子愈識字可能愈惹禍。“夫家窮,靠耕田活口,我生了兩個兒子後,他和家人說我嬌生慣養,嫌我光吃不懂耕田,說家裡不需要我,把我趕了出門,他連親兒子也不要。其實,他是想娶另一個女人,後來他們還生了幾個孩子。”
被趕出門夫
沒給一分錢
沒給一分錢
鄧錦被趕出門時才25歲,父親已死,沒了依靠。大兒子兩歲多,小兒子才出世6個月,她後面揹一個,手上拉一個,昔日的千金小姐為了保住兒子當街乞食。
大兒子譚超勤對當時的印象模糊,但他前天坐在元朗鐵皮屋家中,回想起被父親拋棄的事情,雖過了 60年,仍忍不住哽咽道:“當時村裡窮,很難討到吃的。等天熱魚塘曬得很熱,有魚熱到反肚,媽媽就撈上來煮給我們吃。”幸好,有個校長可憐三母子身世,找 地方收留了他們,後來鄧錦又改嫁給菲律賓華僑,但新婚不久丈夫又飄洋過海去了。
在那個反覆無常的年代,身世愈淒涼反而可能愈幸福。鄧錦說,因為自己悲慘的遭遇,階段成份比較 “正面”,加上識字,被人推舉做縣裡的婦女會主席。但她不肯,“當時糧食已不夠,村裡有人從路上走過,餓到無力掉落田。農民收成時,明明三擔卻說成四擔, 誇大虛報,這樣下去很快就會饑荒。我心想一定要走,帶兒子去香港,當了主席就走不了!”到香港不久,中國果然大躍進餓死人了。
被嫌棄不懂耕田的鄧錦,開始靠自己養活兒子,紗廠、穿膠花、當家傭,身上的衣服由大碼逐漸捱到 變細碼,直到如今剩下皮包骨。譚超勤說:“媽媽住在有錢人家,照顧他們的孩子,一去就是幾天,人工一塊錢一天。”他和弟弟卻迫不得已無人照顧,“我們10 歲已經自己煮飯吃。繼父後來到香港跟我們一起住,對我們不錯,但幾十年前病死了。”
譚超勤長大後當電工,“30幾歲回鄉下,爸爸託人說想見我,想認我這個兒子,但我不想見他,他當年這樣對我和媽媽,我怎可能原諒他?他做過父親該做的嗎?”
譚伯很想回報母親,但回報的日子不長,50歲就患了痛風、糖尿、高血壓,近幾年更是嚴重腎衰竭,完全失去工作能力,母子靠綜援過活,窩居鐵皮屋裡。“媽媽老了,但身體比我好,我連站都站不穩,花2000多港幣買了張輪椅。我精神好時推媽媽,我不舒服時媽媽推我”。
這對朽殘的母子一直相依為命。
近月,譚伯病情轉差,行動不便,家裡的洗腎機已不管用,隔日要到醫院洗腎,82歲的鄧錦又要重拾母職。鄧婆婆不肯讓人幫忙,堅持要親手推兒子,常人15分鐘走完的路,兩母子要折騰1小時。
那條小路旁有條近兩米深的水渠,數月前,有個老伯踏腳車掉下去死了。村民經常見到她推著輪椅上的兒子,腳步細碎,搖搖晃晃,頭顱歪歪地沿著小路走出村口搭車到醫院。她歪著頭推兒子,是要看路。
固執媽媽
體現偉大的母愛
體現偉大的母愛
早前,譚伯的輪椅輾到路中雜草,婆婆推著他避開時卻無力控制,輪椅直衝入水渠。“媽媽放手的話跌下去就只是我而已,但她卻不放手,所以連自己也受傷了。”慶幸的是,他們沒有撞中旁邊大石。
母子出院後,婆婆腰傷未癒,不能站起來還堅持推兒子去洗腎,兒子不肯,如以往般說:“媽媽,你不要推了,我自己爬也可以爬回來。”
譚伯艱難地覆診回來後,發現婆婆原來已被再次送院留醫。譚伯說:“媽媽近年經常無端端不見人影,我知道她在回家途中體力不繼頭暈,自己報警,我去醫院就能找到她。”
事情經過媒體報導後,有好心人願意捐助譚伯電動輪椅。勞碌半生的鄧婆婆躺在病床上消息,笑瞇瞇地說:“我好喜歡呀,謝謝!”但她沒有提起甚麼金錢要求,年輕時追求自由戀愛的她,老了也喜歡自由生活,希望繼續跟兒子在鄉郊生活。
她不想住老人院,“我不知道誰先死,但都無所謂的,至少我現在可以照顧自己,也可以照顧兒子,康復後還可以推他。”老人家又笑瞇瞇說:“現在有人買電動輪椅,又好像不用我了呵?”
老婆婆雖然很固執,但卻讓人體會到母愛真是偉大啊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